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环保政策日益严苛,尤其是《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出台后,煤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执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科行(北京)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彧。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形势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魏彧:截至目前,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关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提高一次,意味着污染物的控制种类和排放要求更加严格。目前正在实施的《火电厂大气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堪称史上最严。
同时,我国烟尘控制已由1980年的399万吨降至2013年142万吨 ,二氧化硫由2006年1350万吨峰值下降到2013年800万吨以下,氮氧化物由2011年的1003万吨峰值下降到2013年834万吨。但由于我国煤电体量较大、煤种多变等实际情况,再加上前几年煤电行业“重规模扩张,轻节能环保”的粗犷式发展,国家整体的能源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使得目前煤电行业节能减排形式非常严峻。
近期国家频频出台新政策,环保标准日益提高,对大气污染物治理力度日趋严格,前期一些被忽略的微量污染物也成为影响大气排放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大气污染物减排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主要为控制一次污染,多注重末端控制、单一污染物控制,现在则需要“精处理”,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原来的升级版。从深度上,“精处理”要求不但要控制一次污染,还要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从广度上,控制范围由末端延伸至生产全过程,控制方式也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每一次环保标准的提高不单是简单数字变化,而且带动了整个环保领域技术、理念和管理的发展。
中国能源报:煤电大气污染物减排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精处理”?
魏彧:目前业内实现“精处理”的方式主要为烟气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技术,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协同”,一个是“深度”。具体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一种技术去除一种污染物,通过不同技术的组合完成对不同污染物的协同深度处置。第二层意思是采用一种技术来完成对几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绝大多数在采用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尚在探索中。
如在氮氧化物减排方面,可以采用低氮燃烧技术(LNB)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的组合,对催化剂进行适当改良可以增加对汞的脱除作用;在粉尘处理方面,可以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器或布袋、电袋复合等方式;在二氧化硫协同深度处理方面,可以通过高效的单塔双区或双塔双区的湿法脱硫方法实现;在PM2.5,石膏雨,气溶胶以及汞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理方面,可采用湿式静电除尘的方法。
“精处理”概念和目前的“近零排放”,“超低排放”“超净排放”“趋零排放”有很强关联性。目前在各大电力集团都有推广和使用,效果还不错。如神华国华舟山电厂4号燃煤机组和三河电厂1号机组、浙能嘉兴发电厂8号机组等超低排放的机组都运用了这种节能减排理念。这些机组的成功投运,说明燃煤电厂通过烟气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技术以及系统的优化是可以做到比燃气电厂更清洁更环保的,燃煤电厂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中国能源报:燃煤电厂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技术是否适用于国内所有火电厂?
魏彧:目前煤电厂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技术更多是一种理念,要达到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的技术路径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企业试图力推一种设备,一个技术路径解决所有电厂的深度协同处置,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科学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煤种、不同的烟气成份和电厂的实际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组合,选用不同技术路径,同时还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是简单的追求“大马拉小车”的方式实现减排。
当初电力系统第一次成功使用布袋除尘器时,我是国内第一批参与者。内蒙古准格尔的煤种,传统的电除尘器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当时的排放要求,我们大胆引进技术并不断创新,实现了国内首台布袋除尘器的成功运行,远低于当时国家排放要求,为准格尔煤的粉尘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也为后继电力系统布袋除尘器的广泛使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再比如对于低低温除尘器,它可以大大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同时降低烟气中SO3的含量,但其更适合低硫煤和灰硫比较大的煤种。此外湿法脱硫如果不把空塔流速等参数调整到合理的范围,即使采用双区等高效的脱硫技术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如果上游的湿法脱硫塔已经能够实现高效脱除,后继采用高效的屋脊式除雾器,那么湿法脱硫后面的湿式电除尘器也完全可以省略的。所以,没有一种技术路径可以包打天下,在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处置的技术路径上应该是百花齐放。
中国能源报:从环保行业角度看,煤电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好的建议?
魏彧:虽然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十二五”前三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0%,CO2排放下降10.68%,化学需求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7.8%、7.1%、9.9%和2%,但是我国的减排任务还任重道远。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家法律性、行政性和经济性文件相互要求不匹配,政出多家,无所适从;国家对散烧煤、工业锅炉燃煤等的环保监管力度较小,存在小体量大污染的现象;环保产业市场化较差,市场推广手段单一,多数企业积极性不强;国家层面的环保要求与可供企业实施的技术不匹配,企业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投资浪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检测手段单一,偷排乱排现象屡禁不止。
环保行业说到底是依靠政策和资金支撑的一个新兴行业,市场体量大,但是要求的技术门槛不是特别高,各地区实际情况复杂多变,所以需要国家从政府和行业层面摸清整个环保行业和地区的脉络,清除机制和体制方面障碍,不论是在管理模式,技术创新,还是环境服务等领域都要鼓励创新,勇于尝试,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之路。
(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