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治理权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较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安全的能源运输通道、对能源定价的影响力、在能源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力等。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是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治理权、影响力、话语权并不高,主要体现在能源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受制于人、能源定价权缺失、在国际能源组织中的主导力不足等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扩大中国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供了重要舞台。
沿线是最主要能源进口来源地
“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上能源最富集的地区,在国际能源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截止2014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石油探明储量1374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57.3%;天然气探明储量1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76.2%;煤炭探明储量3691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41.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最重要能源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5.8%、85.2%和43.6%。
尽管目前国际能源市场供应充足、能源价格低迷,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20-30年内,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进口仍将保持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仍会提升,能源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巩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能源进口的稳定性和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提升能源安全水平。稳固的能源安全水平,是中国从容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前提。
沿线影响能源进口通道安全
中国能源进口曾经高度依赖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扼守中国能源进口的咽喉,亚丁湾、波斯湾等关键运输节点附近如发生海盗袭击、恐怖主义或者地区冲突,也会对中国能源供应造成威胁。随着 “一带一路”沿线中俄石油管道、中亚油气管道和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已经渐趋多元化。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和西线的建成,以及以瓜达尔港为核心的中国—巴基斯坦能源通道的建成,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将进一步拓宽。
中国海上油气运输通道的安全,也取决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进程,通过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及其他领域合作,共同打击印度洋运输通道沿途的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合理管控南海分歧,维护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
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中国能源进口的运输通道将进一步多元化,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回旋余地增加,中国在国际能源谈判和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将会提升。
能源合作打破亚洲能源溢价
在能源定价权方面,亚洲对国际油气价格定价的影响力较小,长期以来油气价格存在“亚洲溢价”,亚洲国家比其他国家进口能源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以天然气为例,2015年以日本LNG进口价格为代表的亚洲天然气价格为10.3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德国和英国天然气进口价格的1.6倍,是美国天然气价格的4倍。
中国是最有潜力打破亚洲溢价的国家。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深入,中俄、中亚、中缅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运输量进一步增大,形成了多渠道能源供应汇聚中国的局面,中国将变成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不同来源渠道的油气形成一定竞争,从而在国际能源市场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利于中国企业的中国价格。
孕育新型国际能源合作组织
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能源组织的深度和影响力是其能源治理权的重要体现。国际能源署、欧佩克等国际能源组织在国际能源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大部分国际能源组织都有合作,但是合作层次较低,中国主导的或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能源组织则极少。中国参与国际能源组织的程度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国际能源组织具有排他性或者对成员设置了限制条件,也有历史原因,或者由于过去中国对于国际能源治理权的忽视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扩大在国际能源组织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机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汇集了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和能源出口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依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进口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高度依赖中国对能源的消纳。随着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美国从中东、非洲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将会减少,依靠本国及周边美洲国家即可满足需求,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参与度将会降低,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未来国际能源舞台上最主要的参与者。
随着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将来条件成熟时中国可以倡导建立新型的、沟通能源进口国和出口国的新型国际能源组织,可命名为“一带一路”能源俱乐部,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源进口国的谈判力,欧佩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源出口国的影响力,两个组织都具有一定对抗性。与国际能源署、欧佩克成立时的动机不同,“一带一路”能源俱乐部则是沟通能源进口国和能源出口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体现了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以及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中国电力报)
相关阅读: